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90%的人低估了的「隐形情感伤害」。如果你无法被爱,很可能是经历了却不自知——

文章发布于:2024-04-09 18:01:51


上周五和朋友吃饭,他向我狠狠抱怨了突然开始和他变得热络起来的父母。

原因是他小的时候,父母忙于工作,偶尔他想聊聊最近遇到的不开心的事,父母像是听不见一样,理都不理他。

父母对他的教养基本就两步:一给生活费;二提出对他的成绩要求。其他不管不问,哭泣、打闹也都不回应,最多在他生病的时候陪陪他,所以他小时候经常生病。

“你说好笑吧,以前不管我怎么哭,ta 们头都不抬一下。现在突然天天要和我打视频电话,还说不理解我为什么这么讨厌 ta 们,说 ta 们很爱我,供我吃、供我喝,还供我上了大学。

我承认 ta 们给我花了很多钱,这些我肯定会回报。但讲真的,我并不觉得 ta 们如自己所说的‘爱’我,爱不是这样的。”

听到这里,我突然反应过来,朋友所在意和难受的点其实是父母从来都没有真正关心过他,一直以来他的童年都是在父母的漠不关心中度过的。

而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,看似不起眼的漠不关心、忽视其实也是一种创伤,它的影响和伤害并不弱于更严重的创伤,甚至影响还要深远而强大。

如作家Elie Wiesel曾说的那样,“爱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漠不关心。” 

今天想和曾被“忽视(漠不关心)”过的你们,一起重新触碰这个微小却很深的创口,试着一起让它愈合。

来看今天的文章。




忽视是一种
深远而长久的发展性创伤。


下述 4 种类型的忽视是最初制造创口的利刃,不管你是哪一种,今天我们都想陪你直面。要知道,直面过往正是第一重愈合的力量。


1. 看上去很完美的家庭,但从不允许哭泣、悲伤或表露难受

心理学家Webb(2012)提到,很多经历情感忽视的孩子确实得到了很好的照料。Ta 们的家庭看上去非常完美,没有抱怨、没有负面情绪,也很少吵架。

但恰恰是这种一切都很好、强调积极和正面的家庭氛围中,情感忽视开始隐秘的生长。

父母不会勒令你不要哭泣,但你却从微妙的家庭气氛、无声的行为举止中,敏锐地意识到,在这个家里,负面情绪是被禁止的。如果想哭,一定要躲起来在房间里,安静地哭。

2. 父母的优先级里你是最末尾的,但会被告知“我赚钱都是为了你”

忙于工作,照顾弟弟妹妹,再不然干脆是异地养育,你从小跟随老一辈长大。父母在你童年里最大的存在感,可能就是给生活费时,那一句“爸妈很爱你,我们这么努力都是为了你,你要乖乖的、要听话”。

随后,父母仿佛就从你的童年里隐形了。你的感受、渴望的爱的回应均被无期限滞后。更糟糕的是,你的委屈得不到他人的同情。大家都认为,父母已经为你们的生活拼尽全力。

你有些摸不清楚,在这个家里,自己存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。



3. 逆转的父母-子女关系,被迫成为小大人关怀父母,却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怀

地位逆转的家长-孩子关系,叫父母化,指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过早地扮演起照顾者的角色,承担照顾家庭成员的责任。在被父母化的儿童中,父母往往将自己未被满足的情感、生理或心理需求强加给孩子。

这将直接导致孩子被迫压抑自我的需求,优先去照顾父母的需求。比如承担大部分的家务、农活;听父母倾诉苦累,给予情感安慰;为父母未实现的梦想,搁置自己的目标、兴趣而去努力。

满足了父母的需求时,你能感受到被爱。而其余时间,所有的痛苦、不甘和难受,你都得靠自己承担。

4. 无论取得好成绩,或是遭受处罚,父母都表现得不太在意

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漠不关心,它成为了子女和父母间习惯化的互动模式。过程中,你可能无数次尝试,想要唤起父母的关心,但无论你怎么做,哪怕你试图通过生病来唤起关心,父母仍然无动于衷。

由于得不到任何回应,当时还是孩子的你可能无数次自我怀疑,认为是自己不够好,所以父母才不爱自己。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,儿童不具备成人般处理信息和控制行为的能力,但 ta 们仍然需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,否则,孩子将会把一切错误归咎于自己,认为自身有缺陷或是“不好的”一方(Chapple, 2021)。

你对自己说,“也许我就是不值得被爱的。”

上述四类统称为童年情感忽视(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),它通常是(但并非总是)父母或主要照料者未能充分满足其子女情感需求的结果。

它是微妙的,而且往往是无形的。起初我们看不到,也感受不到它的存在,直到成年,童年情感忽视才会让我们感到迷失、困惑并想知道自己为何如此空虚。

毫无疑问,很少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。但是大多数情况是,ta 们还无法胜任父母的角色。通常情况下,童年情感忽视是由于缺乏情感支持、纽带或沟通而产生的,而并非父母蓄意或故意施加的有害行为。


忽视可能会带来
这些不可避免、难以挽回的伤害


能做到体谅并不容易,在那之前,我们需要先拥有第二重力量,即看见利刃留下的一个又一个微小的创口。这些创口可能大小不一,却给我们的人格留下了深深的刻痕,比如:

  • 对自己和他人都“情感失明”,没办法好好感受或表达情绪

在情感忽视中长大会让你对自己的情绪视而不见,你默认情绪是不值得、也不需要被关注的。但对情绪的留意,作出饱含情感的回应却是建立真实联结的绝对必要要素。

一项经典的婚姻研究发现,婚姻满意度高的夫妇和离婚夫妇之间的区别,正在于夫妇满足彼此情感联系要求的频率(Driver et al., 2004)。


  • 低自尊、易焦虑和抑郁,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

童年期的情感忽视被发现和抑郁症存在着高度的相关,并且还会增加孩子成年后患情绪问题和焦虑症的风险(Li et al., 2016; Humphreys et al., 2020)。

上文提到,不管孩子表现得好或是坏,父母从来都不会给到任何反应。一方面对于优秀的不夸赞会让孩子自尊偏低;另一方面对错误的不指出,则会让人对自己形成不够准确的认知,不一定是消极的,但就是不够准确(Webb, 2012)。

  • 对他人满怀同情,但对自己却毫无同情

可能是照顾父母的需求养成的习惯,被情感忽视过的成年人通常对他人有很强的耐心,愿意倾听他人的不快和烦恼,而把自己的需求推后。

别人不小心犯错时,你会安慰和包容。但到自己时,却很严格,会责怪自己的蠢笨,内耗自己的失误,更不允许自己呆在不好的感受里。

  • 反依赖(anti-dependency)的人际模式,拒绝一切帮助和援手

这是一种恐惧依赖他人的倾向,因为这暗示着可能会被又一次漠视,也可能会被拒绝,无论哪一种都会让人想起过往那些“不被看见”的请求。

你会大费周章地避免寻求帮助,不表现出也不想感觉到自己需要别人,哪怕这意味着付出巨大的代价来维持独立。


  • 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,不会有任何人喜欢真实的我

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常有这样一种观念,“我必须将真实的自我隐藏在他人视线之外,因为如果让人太靠近我,我的缺点就会暴露。”

而这种缺陷可能是一种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执念,或是自己也会脆弱的事实,再或是自己很笨,不配得到爱的恐惧等等。



但只要你决定和自己重归于好
伤口就有可能愈合


在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伤口之后,我们就离治愈不远了。此时我们还需要的力量是:你决定和自己重归于好。

“努力治愈伤口是勇敢的表现,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做到。——Aurisha Smolarski”


1. 根据IAAA原则,重新感受、理解和接纳所有的情绪(Webb,2012)

“识别”(Identify)你的情绪,而不是压抑和忽视;“接纳”(Accept)它,不管高兴还是难受,不以对错评判它;接着,试着察觉产生这个情绪的原因,也就是归因(Attribute);最后,看看情绪是否对应了某个行动(Act),如果是,以合适的方法来应对。


2. 纠正“我要够好才值得被爱”的认知,学会同情自己

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,如果又一次出现了“我太糟糕了”“这点小事都做不好,我是个废物”等苛刻想法,请停下,替换为“客观的标准是xx,我已经做到了/只差一点就做到了。我很厉害!”关怀自己,而不是苛求完美。


3. 克服错误的人际假想,重建可信赖的关系(Webb,2012)

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常常误解人际关系中的情绪,如果你也有下述人际假想,创伤心理学家 Webb 建议从此刻开始不要再这样想。

  • 跟他人分享你的感觉或麻烦事不会让他们觉得有负担。
  • 跟他人分享你的感觉或麻烦事不会让他们与你渐行渐远。
  • 如果你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感觉,他们不会利用它作为对付你的把柄。
  • 跟他人分享感觉不会让你看起来很软弱。
  • 让他人看到你的弱点不会让你处于不利地位。
  • 想维持一段和谐的关系,最好别去争辩需要一起讨论。
  • 诉说困难并不会也能帮助你解决困难,不是只有行动才能解决问题。


4. 最后,请记住恢复和弥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不要期望立即改变。


过程中,你很可能会再次陷入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一边,把它们当作不重要的东西来对待的旧模式。要主动多去问问自己:我做得怎么样啦?需要做些什么来让自己舒服一些吗?


对想重新拉近和子女关系的父母
你们也可以试试这样做


忽视的行为表现被发现大部分源自代际传递(Yu et al., 2023)。对于初为父母的你们而言,忽视并非你们的本意,孕育生命的最初,你们也期待着孩子的降临,想要好好地爱 ta 。

进入到养育阶段后,藏在你身上的创伤开关却被突然开启,其实忽视子女的你也曾在孩提时代被父母忽视、冷落。于是,在你和子女的关系上,这一创伤向的人际模式再度上演。

换言之,你也是忽视的受害者,只是彼时,你或许从未发觉过这一点。而今天,想要重新和孩子亲近,不仅是修补你和 ta 的关系的过程,更是重新治愈自己的过程。

第一步:给予子女全然的尊重。比如允许孩子拒绝亲近;或是给关系一些时间,等它慢慢再联结到一起。

第二步:做到认真的回应。少用“我就说是...”“就跟你说听我的...”,多说“和妈/爸展开讲讲发生了什么”“妈/爸也觉得很难受/难过/心疼”“我们相信你”。

第三步:找个时间和机会和孩子敞开聊聊。注意:不要彼此抱怨、更不要急着指责。倾听对方童年的感受和经历。也许你会发现,原来孩子童年的许多经历和你的童年经历其实是如此的相似。

在最后,祝愿每个曾被忽视的孩子都能同过往和解,让创伤愈合,阻止代际创伤的又一次传承。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