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“开学即厌学”:父母这样做,才能激发孩子动力

文章发布于:2024-03-13 16:10:21





随着中小学陆续开学,很多家长也陷入为孩子的学习发愁中:

一个假期写作业都拖拖拉拉,报到前一晚才拼命赶工;

整天手机、平板不离手,连家门都不愿意出;

离开学越近,孩子的脾气就越大,总说不想上学......

面对这些情况,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:

好好的孩子,怎么就这么厌学?


其实,在很多家长朋友的心中,孩子的世界都相对简单,只需要完成好学习的任务,其他的都不用操心。

然而,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剧烈发展变化的时期,也面临着他们的很多苦恼和困难。

就像我的许多少儿来访,不愿意去学校,休学在家,很长一段时间,孩子和父母们都非常痛苦无助。

那么,到底是什么洪水猛兽,让孩子不想去上学呢?




我的来访小静,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。

但每一次考试公布成绩前,她都压力巨大,心口就像是悬着一把刀,坐立难安

直到看见自己维持住了原有的成绩或是名次有所进步,才能稍微喘口气。

而这种放松往往只持续1-2个小时,她就会陷入新一轮的战战兢兢中:

“下次我会不会考砸?”
“进步了这么多名,别人赶超我了可怎么办?”

在这种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下,小静的躯体化症状越来越严重,在初二的一次考试后,她用刀片划伤了自己。


后来,在我与小静的咨询访谈中,得知:

考出好的成绩是她讨好父母的方式,她并不是真的喜欢学习。

“他们总是吵架,好像对彼此有特别多的不满,只有在我考好时,他们才会休战,表现得开心起来。”

所以,小静一直背负着要维系父母婚姻的压力,每当成绩有一点波动时,就感觉“完蛋了,爸妈又要吵架了”,仿佛整个家庭也会随之破碎。

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,父母的关系状态并不是她的责任。

而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下,她已经将自己内在的焦虑恐慌与成绩连在了一起,学习并非自我驱动,而是源于一种担心家庭崩盘的恐惧。

并且长期承受着高度的紧张与极为不稳定的情绪,也让她逐渐走向崩溃。

所以,如果一个孩子在家感觉不到安全,心中充满了焦虑和害怕时,她是很难专注在学习上的。


而另一种厌学情况是,孩子可能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但是无法处理和纾解。

我有一位来访,在陪孩子做咨询的过程中,发觉了自己也经历过一些创伤。

孩子的痛苦某种程度上是他创伤的延续。

他是一位拼命赚钱,想要给家庭提供坚实的物质与更好的生活的父亲。

在他小的时候,家境贫寒,父亲早逝,作为长子的他一下承担起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。

也因此,他不得不放弃了一些理想与抱负,有着许多遗憾。


现如今,他努力让孩子过上优渥的生活,也常常督促孩子:

“你要是不努力学习,捡垃圾都没人要。”
“爸爸妈妈当年条件这么艰苦,你一定要珍惜。”
“你们班同学做题到凌晨三点,你为什么不能学学人家,坚持一下?”

但对于孩子来说,他并不开心,因为父母几乎没有给过他陪伴,从小一直在寄宿家庭中被换来换去。

与此同时,父母也不了解他成长过程中曾被同学孤立、排挤受到的委屈。


“我生下来好像只是为了完成爸妈的愿望,满足他们的面子,我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......”

虽然孩子已与父亲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,但依然没能逃过创伤与痛楚,在初中时就陷入了抑郁。

所以,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,赋予了太多不属于孩子本职的东西,而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。

孩子是无法在学习的过程自发地找到意义与乐趣的。


另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家长忽略的情况是,

孩子没有榜样,对于我是谁,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为什么学习感到迷茫。

青少年的孩子,生理心理都在剧烈变化,常常会有迷茫和困惑,需要正确的引导与指引。

我们看到很多孩子热衷于追星,喜欢偶像,其实是在寻求一种榜样与寄托。

此时,如果父母的行为和语言,孩子会本能地模仿和学习。

但有的父母已经对自己的人生丧失了信心,在孩子面前毫无自信,甚至习惯了说:

“我这辈子就这样了,没本事,以后就看你的了,以后全靠你了。”

孩子也会产生,“你都可以这样躺平、无所谓,我干嘛要好好学习呢?”

所以,如果我们想要让孩子喜欢学习、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;


那么家长要先知道自己是谁,在自己内心生长出力量,才有力量去支持孩子。



 

其实分享了这么多,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,关于孩子厌学这件事:

他们厌恶的不是学习本身,而是学习的方式。


当孩子能发挥主体身份,把学习视为自己的事,为自己的事务承担起责任;


与此同时,家庭提供支持、接纳的环境,允许他们在其中不断发展自我,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力。



那对于很多经历过创伤,亲子关系破裂,甚至延续了父母辈创伤的孩子来说。


修复和疗愈是必不可少的,咨询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

1.搭建父母与孩子的桥梁


当我们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咨询室时;


往往是在这个家庭系统中,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消极的互动模式已经固定了,孩子心里面的创伤已经产生了。


就像是小静,当她一看到考试成绩下滑,心里的恐惧就会迅速涌上心头。


“我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喘不上气、掉眼泪,也没法和老师同学解释发生了什么。”


为了回避这种情绪,释放压力与恐惧,她会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。



所以我通常都是先处理紧急情况,了解孩子情绪失控的状况,缓解他们想要伤害自己的倾向。


继而跟孩子谈论困扰他们情绪,引导孩子理解自己的主要情绪是什么?情绪想要告诉我们什么?


等到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和稳定下来之后,再开始引导他们探讨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。


但很多时候,家长们会很迫切地想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试图马上解决困难。


但这种双方都无法回应的状态,会让孩子很难敞开心扉。


这个时候咨询师的介入,就好像是父母和孩子中间的那座桥梁。


缓和亲子之间剑拔弩张的氛围,让沟通和理解能够顺利平缓地进行下去。


2.帮助父母看到孩子的心


父母都是爱孩子、也想要了解孩子的;


只是有时用错了方法,只能通过自己被对待过的方式,给孩子他们认为的“爱”。


我在与那位早年经历过创伤的父亲工作时,很能理解他打拼的不易,对孩子前途的担忧,以及想要给孩子一切好东西的心。


但这些,未必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能理解、所需要的。


对于缺少爱的未成年孩子来说,他想要的东西其实很简单:


自己不要像货物一样被寄存来寄存去,远离学校里欺负他的人,有一个能听他讲心里话的人......


这些是他没有办法投入学习的原因,也是他希望家庭和父亲能够给他的。



当我去跟父母分析了他的心理需求之后,父母才知道孩子并不是真的厌学,以及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。


而这个部分,只有不断深入察觉,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中才能被看到。


3.学习与孩子相处的法则


良好的亲子关系始于爱,但一些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也会帮助爱更好地被表达与接收。


除了家长们关心的学习、打游戏等问题,校内的社交、孩子主体性的发展,也是成长中至关重要的。


针对不同的情况,往往也有着不同的法则:


情绪法则:好心情是学习的保障,不为孩子制造焦虑,平和积极的心态更有助于面对生活与学习;


分化法则:父母越是能够分化清自己与孩子的责任,处理好夫妻关系,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做,孩子就越有能力把学习搞好;


信任法则:当父母习惯给孩子贴标签,孩子也会通过不断的自我暗示趋近于父母的评价,父母信什么,孩子就会给什么;


成长法则:父母成长得越好,孩子的学习就会越好。很多时候,孩子的问题,是帮助父母来认识自己的。


......


当然,现实情况往往更加复杂,我们也会运用到更多不一样的法则。


重要的是,在解决孩子的问题行为或遇到的困难时,我们要明白:


很多时候,缺少的都不是方法,也不是能力;

缺少的是发现,缺少的是看见。


不光孩子要被看见,父母也需要被看见。


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些,即使有了指导性的方法也难以改变。


所以,如果你有需要,我也愿意和你一起,去看看我们的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,身为家长的你又背负着什么样的焦虑和压力。


希望你能够从内在生长出力量,并带着这样的力量去涵容、接纳、支持我们的孩子。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