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国学易经:遇事犹豫不决时,静下心来想三件事

文章发布于:2022-08-25 15:25:22


遇事犹豫不决的时候,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心态:一种是勇敢型的,遇事不加思索,立即按照自己的感觉办事,结果往往悔恨莫及;一种是谨慎型的,往往要思考很长一段时间,弄得让自己憔悴不堪,结果错失了很多机会。

晚清名臣曾国藩则属于另外一种,他遇事犹豫不决的时候,是既谨慎,又果断。通常情况下,他都会静下心来想三件事,当弄清楚这三件事的前因后果后,很快就会豁然开朗,其结果也会按照他的预测出现。

这也是曾国藩为何能成为湘军统帅的重要原因。

曾国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,下面,我们就从曾国藩人生中最犹豫不决的一件真实事件为案例,看看他是如何做的?


第一件事:遇事先看大环境

咸丰二年(公元1852年)末,42岁的曾国藩,遇到了他人生中最犹豫不决的一件事情。

由于母亲去世,本想好好在家丁忧(守孝)的曾国藩,却接到了咸丰皇帝的圣旨,让他出任湖南的团练大臣,负责操练民团。

丁忧在家的大臣,能及时得到朝廷重用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否则,丁忧三年期满,朝廷恐怕早就没有他的职位了。曾国藩虽然奉行“以孝治天下”,但圣命高于一切,他也有理由提前结束自己的丁忧期。

但是,曾国藩并没有立即接受咸丰皇帝的任命,而是思考朝廷为何要提前让他结束丁忧时间。

当时的大环境让朝廷不得不提前重用曾国藩。

由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,挥师北上,势如破竹后,将深宫中的咸丰皇帝吓得胆战心惊。在朝廷的绿营军队毫无抵抗力,朝廷银库空虚的情况下,咸丰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龙椅,决定借用民间武装力量来抵御太平军。

这虽然是下策,但也不失为一种应急的方法,因为地方团练不需要朝廷出钱粮,只是给予政策扶持。

清朝历史以来,都不允许地方出现武装力量,更不允许汉人掌握兵权,而朝廷居然鼓励地方举办团练,可见其确实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了。

只要太平军不被消灭,地方团练这种模式就会一直存在,这对每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,通过军功获得更大的升迁,是天赐良机。

可这也有一定风险性,曾国藩本身已经是朝廷的二品侍郎,是朝中大臣了,如果万一失败,那么,他就身败名裂,以前的成绩就会被一笔勾销,说不定还会给自己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。

机遇和风险共存,这不得不让曾国藩犹豫不决。


第二件事情:看相关联的人是什么态度

自己犹豫不决的时候,就要打开视野,看看相关联的人是怎么做的?

当时,咸丰皇帝一口气任命了40余位地方团练大臣,涉及10个省。在这些团练大臣中,既有退休在家的朝廷大员,也有丁忧在家的朝廷官员。

但是,无人敢于违抗咸丰皇帝的命令,都纷纷走马上任,开始操练兵勇。而这也让曾国藩十分清醒地看到,如果自己一味拒绝咸丰皇帝的任命,就会落下抗旨不遵的下场。

也就是说,同样一件事情,既然别人能做,自己为何不能做呢?


第三件事情:预测自己的风险

这一步是最难做的。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很多人只考虑到成功,却往往忽视失败的风险。

而曾国藩通过前面两件事情,预测到自己成为湖南团练大臣后,成功的几率至少有六层。

首先,朝廷的绿营兵力没有丝毫战斗力,必须要有新的武装力量来替代,而这些新的武装力量,就必定出自团练队伍中;第二,各地的团练大臣只是为了敷衍朝廷,并没有真心想打造一支铁军的想法。

朝廷需要,而地方团练大臣虽然众多,却竞争较小。正是这样的考虑,才让曾国藩出任团练大臣。

事实也证明,曾国藩在犹豫不决的时候,通过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了出任团练大臣的三件事后,很快豁然,最终果断地接受了咸丰皇帝的任命,出任湖南团练大臣,并经过短短一段时间,就将湘军组建起来,成为大清王朝唯一一支劲旅。

而曾国藩靠着湘军,将太平天国消灭后,自己也做到了封侯拜相的位置上,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